最近一條來自北京地鐵的新聞,讓不少人聞之心驚——
  11月6日晚上,北京地鐵5號線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車過程中卡在屏蔽門和車門之間,列車啟動後掉下站台,經醫院搶救後不幸身亡。
  事件發生後,全國各地的地鐵城市,都將目光投向了那道看似不起眼的屏蔽門。
  有人把地鐵屏蔽門稱為安全門,但這些“安全門”真的安全嗎?杭州地鐵的屏蔽門安全性到底如何呢?
  昨天,錢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杭州地鐵1號線,市地鐵集團告訴錢報記者,北京地鐵事件發生後,杭州地鐵已經安排人員全面檢查了1、2號線的相關設施和設備情況。
  簡單來說,為防止屏蔽門跟列車車門夾人,杭州地鐵有“三招”——
  杭州地鐵的這道空隙不到12釐米
  只塞得下一隻iPhone5
  大家都知道,在你從站台走入車廂內的時候,屏蔽門跟車門之間是有一條空隙的。
  近日北京地鐵的不幸事故,當事者就是被夾在了屏蔽門跟車門之間的這道空隙中。而在7年前,上海地鐵1號線上海體育館站,也有一名男子強行沖門,結果被夾在屏蔽門和車門之間,後列車啟動,男子跌落站台當場身亡。
  大家可能會問,為啥會有這道空隙的存在呢?
  其實,這個空隙在軌道交通行業叫做限界,因為車輛在運行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擺動,防止車輛與隧道內的設備等發生干涉,需要規定一個限界,所有安裝的設備不能超出這個限界。
  屏蔽門在設計上要求門體的安裝位置需要滿足車輛限界,所以屏蔽門與車體之間,大都會有間隙。
  早期的地鐵城市,或者因為車型大小的區別,這個空隙會大一點,以廣州地鐵1-4號線為例,屏蔽門與列車車門的空隙在20~25釐米之間。
  因此在極端情況下,如果屏蔽門跟車門之間存在的間隙較大的話,是能夠容下體型瘦弱的人或兒童的,比如出事的北京地鐵5號線,由於建設時間比較早,這道空隙的寬度就比杭州地鐵要大。
  咱們的杭州地鐵新建,這道被網友們稱為“致命空隙”的距離,只有不到12釐米,底部最小空隙約10釐米。記者量了一下,大概就是一個iPhone5的長度。這麼窄的距離,一般來說,夾住一個成人是不太可能的。
  兩道激光和一條光帶
  都在默默地當“保安”
  如果只有一個“空隙窄”的防範措施,似乎難以說服大家。不過,市地鐵集團告訴錢報記者,針對該安全隱患,杭州地鐵早在1號線設計之初就已採取了一系列的技術及管理措施,可有效防範以上安全隱患。
  第一,是大家看得到的:在車門側的屏蔽門門檻處設計成45度的斜面,乘客無法在此處站立;屏蔽門與車門的空隙小於12釐米,無乘客滯留空間。
  第二,則是大家看不到的“安全員”:
  屏蔽門和車門在關閉時都有檢測障礙物的功能,當屏蔽門或車門夾到障礙物時,會自動打開,列車無法開動;
  在屏蔽門與車門的空隙中還有兩束檢測障礙物的激光,分別距離地面30釐米和60釐米,一旦這兩道激光檢測到有障礙物,列車也將無法啟動(如圖);
  此外,在列車尾部處的屏蔽門與車門縫隙中間,還有一條縱向可視光帶,約2米高,一旦有障礙物,司機在關門後將無法看到此光帶,根據司機作業規範及標準,嚴禁司機啟動列車。
  記者瞭解到,早期的地鐵城市客流量較大,檢測屏蔽門跟車門之間的障礙物,主要靠防夾擋板。而杭州地鐵的激光檢測障礙物的好處,則是靈敏度更高,更註重安全性。
  夾到25毫米以上的東西
  地鐵車門會自動打開
  雖然有這麼多重保護,但畢竟都是設備,也有故障的時候。杭州地鐵屏蔽門跟車門之間滯留人員是不太可能,但是日常乘客環境中,被屏蔽門或者車門夾住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比如,杭州地鐵也曾發生過兩起車門、屏蔽門夾住包包、衣服的事件(本報曾有報道)。
  昨天市地鐵集團告訴錢報記者,杭州地鐵的屏蔽門跟車門,都安裝有激光安全防護裝置,一般當屏蔽門或者車門,夾到障礙物時,車門會自動打開,但是這個障礙物也是有一定標準厚度的。
  市地鐵集團解釋:“屏蔽門夾到厚度大於5毫米的物體門體會自動彈開,而列車車門因為裝有橡膠條,靈敏度相對低一些,夾到大於25毫米寬度的物體,才會打開。一般薄的衣服,包包的肩帶,被夾到有可能就不會自動打開。一般來說,人的一隻手,或者一隻腳,被夾住,是絕對會自動打開的。所以乘客並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手腳會被屏蔽門或者列車車門夾住的情況。”
  不過,昨天地鐵集團也強調,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發生,乘客自己的安全意識也很重要。 “一般屏蔽門、列車車門夾人,基本上都是沖門,沖‘黃燈’造成。平時,多等兩分鐘,少闖屏蔽門,這些危險就不會發生。”
  (原標題:夾到手腳,地鐵門會自動打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87utem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