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10日訊 記者蔣安傑 今天,由中國法學會和清華大學共同主辦、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和清華大學法學院共同承辦、法制日報社和《中國法學》雜誌社協辦的第10期中國法學創新講壇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期講壇的主題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沿問題”,由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主講,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文科學部主任鄭成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教授協同主講,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主持,來自學界近兩百名代表參加了講壇。
  張文顯教授從法治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大任務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法治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法治中國論,以“法治中國”為統領概念,通過一系列有關法治的專題講話構成法治中國理論綱要,初步形成了法治中國思想體系,覆蓋了有關法律和法治的幾乎全部理論要素,全面科學地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的一系列關鍵性問題,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民主、實行法治的關係,堅持黨的領導與確保國家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履行職責的關係,認真對待人權和公民權利,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利、管理與服務、維穩與維權的關係,正確認識和處理民主與專政、政策與法律、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的關係,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與法治、活力與秩序、監督與制約、文明(執法)與嚴格(執法)的關係等。
  關於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張文顯教授主張,在時間定位上,以兩個“一百年”建設目標為參照,定位法治中國建設目標。在模式定位上,以法治模式轉型和法治現代化為參照,定位法治中國建設目標。從現在開始,要更加註重法治發展模式的轉型,從法治國家轉型為法治中國;從法律之治轉型為良法善治;從法律大國轉型為法治強國。在改革定位上,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為參照,定位法治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建設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實現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在法治建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及其運行機制,更好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基本標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善;憲法法律權威得到有效維護;依法執政水平明顯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法治社會建設成效突出;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國際法治話語權和影響力逐步增強。
  關於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張文顯教授將其概括為四項基本任務、八個工作重點。鄭成良教授和馬懷德教授對張文顯教授的觀點表示贊同,認為這是到目前為止理論界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入的研究,併發表了自己關於法治中國建設的主張。
  鄭成良教授認為,“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的升級版,它蘊含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進理念。“法治中國”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新意,它除了指向一個法治共和國的目標之外,也蘊含著中國法治的全球視野問題和全球環境下的中國法治問題。“法治中國”是一個具有時空維度的概念,它作為一個目標,意味著當下的中國社會正處於從人治走向法治的歷史轉型過程中,法治主義的觀念、行為和制度安排,正在逐步生成並替代人治主義的觀念、行為和制度安排,儘管這是一個複雜而艱難的過程。
  馬懷德教授指出,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一是要加註重立法和制度建設,制定行政組織法、行政程序法、信息公開法、問責法,從源頭上約束和規範國家公共權力,減少公權力的濫用,預防腐敗;二是要嚴格執法,確保法律的實施;三是必須樹立司法權威,把所有糾紛矛盾逐步引導到法治的軌道上解決。
  據悉,“中國法學創新講壇”以推動法學創新為己任,努力為法學界同仁提供高水平的對話平臺。自2009年6月啟動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10期。
  (原標題:第十期中國法學創新講壇在京舉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87utem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